白驹过隙,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画上一个句号。站在大四的尾巴上,回望过去,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我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同学,和很多的机会;我也是努力的,我认真去把握这些机遇以求无悔。在此,我把我大学以来一些小小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讨论,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上课是基础。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空间,你不去上课没有人会强迫你,有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的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其实,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有点类似于填鸭式了,因此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当然这个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有困难的,我本人也是,不过上课之前可以大概翻一下要讲的内容,心里有个底,至少不会在上课是感觉茫然。另外,老师理解比我们深刻,在通过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慢慢找到学习的规律,这也是有利于我们以后自主学习的。当然我有也听说过一些没有去上课但是绩点却高得令人羡慕的例子,但毕竟是少数,我想我不是这种学习天才,而且我周围的高分同学对于上课的态度都还是很认真的。
其次,学习贵在理解。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我看书看的很慢,对于每一句话都会细细琢磨,往往有的时候别人已经看完一本书了,我可能只看了1/3。有的同学喜欢看的快,多看几次,而对于我,则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很多次书,我就是平时上课下来看一遍,考试周的时候看一遍,效果也还可以。这种学习的方式全凭自己习惯,给大家一个参考。还有不要忽视实验课的重要性,它可以使我们在理论上学到的东西通过实践得到联系与理解。大多数人以后不会只从事理论研究,不管读研工作或是出国,实践能力、学以致用的本事都是需要的。可以参加一些学科竞赛,设计竞赛以得到更多的提升,一些东西你没接触过可能就不知道怎么去用它,这个我在SRTP和电子设计竞赛中深有体会。
要学会合理规划、分配自己的时间,不要让其他事情占用了自己最基本的学习时间。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必须的。长期计划也许不太靠谱,比较容易变化,可以适当制定一个月的大计划和一周的详细计划。此外,自习是有必要的,给自己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尤其是对于信电系这么繁重的课程来说。这个在进入了大四体会非常明显,一旦松弛下来要再紧张起来就会非常困难。对于预习,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做不到,我自己也是这样。那么既然做不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好是上完课的当天,趁着记忆比较新鲜整理一下思路,老师一次课塞给我们的东西是非常多的,需要自己慢慢消化,过了这个时间点,有些东西你可能不记得了,也就是营养就流失了。我觉得这个很重要,获得的多,又可以节省时间。
于是接下来讲下效率问题。不是说你一天泡在自习室你就是勤奋的,你的学习就能提高。大学学习的也是一种能力,不仅要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也要讲究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任务的方法。可以自己给自己订一些短时间的小目标,比如一小时内干什么等。有了这些时间限制,可以把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分成若干个部分,会在学习的时候很有动力。我在自习室会看到很多人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你会发现这样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当你需要全身心投入去弄懂某一个公式的时候,音乐是很大的干扰,所以我不支持这种方式。那么对于一个长时间段看一门课或者几门课,看自己习惯吧。我属于比较慢进入状态的,如果一晚上换好几门功课去看反而都看不到重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来做选择。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很重要。并不是说要一个寝室集体去自习,但是如果寝室的其它人都在打游戏或者逛淘宝,那你可能就随大流了。很幸运的是我的周围有一群很认真积极的同学在时时提醒着我鼓舞着我。
最后,我想说课程学习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成日埋头苦读并不一定能成就学业,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适当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增加同学间友谊,锻炼自己的能力,丰富一下生活,不然四年大学下来,如果你的回忆只有自习教室是不是会有些遗憾呢。
天道酬勤,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