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跃林,1978年10月-1982年7月就读于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无线电系半导体专业。8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系半导体专业取得硕士学位后,在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信电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于89年在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取得博士学位。1998年1月起历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室副主任、主任,2009年4月起任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是为连续三届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读书是最快乐的事
对出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成长于动荡的文革十年的王跃林来说,上学读书的确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上学意味着可以和伙伴在一起,意味着可以玩。他们可以赤着身子在河里游泳嬉戏,也可以在林子里比赛爬树。没有电脑游戏和网络,他们有的是一种游于天地之间的自由。现在的我们为了高考而读书,为了赚钱而读书,而当时的王跃林是为了欢乐而读书的。所以,他喜欢上学,喜欢读书。
如果历史的巨轮是按照它原有的方向前进的话,年轻的王跃林会成为千万知青中的一个,在毛泽东“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口号下,到农村公社去干活。也许,王跃林会像大多数的知青一样,在农村度过其平凡的一生。1977年8月,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决定改变文革时期靠推荐上大学的高校招生制度,恢复高考制度。高考的招生对象: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这一决定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改变了王跃林的命运。
当王跃林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他与大多数的其他人一样,兴奋,激动。他暗自下定决心:我要高考,我要上大学。当时的读书人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教育,相同的起跑线,相同的时间,可以说这是一场公平的比赛。他说:“做一件事就要努力把它做好。”这是王跃林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自我要求,在1978年的夏天,在610万考生的竞技场上,王跃林成为了胜利者之一。那一年的录取率是6.6%。
与浙大信电结缘
王跃林如愿以偿地被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无线电系半导体器件专业录取。戴上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的校徽,他感到无比的荣耀。他自己说,当时选专业跟瞎猫碰死耗子差不多,事先对半导体专业完全是一无所知。但是,这个选择决定了他一生的道路。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到底是我们选择了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你。我们能做的就是忠实于自己的选择。王跃林就此与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结缘。
当时的无线电系在杭城的一隅,美丽的之江校区。青山绿树相依偎,面前就是浩浩的钱塘江,环境十分的怡人。大学的日子并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没有各色各样的社团,也没有多姿多彩的活动。学习成为了王跃林与他的同学们的中心。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待在了自习室,单调而又充实。到钱塘江里去游泳或许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课余活动之一。他们进城去,只是因为只有城里才有地方洗澡。
他们刻苦地学习基础知识,因为他们知道,在这方面他们落下了很多。王跃林学长认为,与现在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在自学能力,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复杂事情的简单化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上是有明显的优势的。而他们缺少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水平,所以这也成为了他们学习的重点。
四年的大学生活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过,却给王跃林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即使现在,王跃林学长也会在一年中抽空回去几趟,看看母校的变化。
科研工作者的定位
本科毕业后,王跃林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后又到清华大学深造博士。他自己说,考研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读了研究生能够自己找工作。此时,他也确定了科研的决心。他说:“每个人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王跃林对自己的定位是科研工作者。这也是王跃林之后没有选择经商或者从政道路的原因。当时本科毕业生虽然可以包分配,但是分配的工作并不一定是自己理想的工作。王跃林的同学中有很多人被分配到偏远的远离家乡的地方工作。他们其中的一些后来辞了工作,下海经商,现在都已经当了老板。我们无法去评判孰优孰劣,他们只是走了不同的道路,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从这方面来看,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成功者。
一旦确定了自己的道路就要坚定不移,坚持到底。1985年,毕业后的王跃林申请了回到母校浙大工作并得到欣然的接纳。其后的十四年,他从一个讲师做到了博导。因为当时的浙大没有好的工艺水平,没有好的实验设备。这对一个从事半导体行业的科学研究者来说是致命的。于是,在1998年1月,王跃林选择了去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工作。
而今,他已经是上海微系统所的副所长。这漫长的科研道路,在王跃林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从未将自己的期望定的很高,一直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一切顺其自然。所以,在他眼中,这一路没有挫折,因为我们所说的挫折,他都觉得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谈到科研工作,王跃林学长还是喜欢在浙大当教授的日子。他表示教授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搞科研,压力也比现在小了很多。王学长告诉我们,搞科研的人必须要看准你要做的事,搞明白什么是对的。一旦确定以后,要能够坚持己见,敢于拥有与导师不同的看法。做一个扔一个是永远不行的。在他看来,搞科研的人的最大成就感就是看到自己的研究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或者是自己的理论能够得到大家普遍的认可。
寄语浙大学子
身为浙大的教授这么多年,王学长自然对浙大的学子有着殷切的期望。在访谈的最后,王学长语重心长地对浙大学子说了这番话:苦是需要的,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有时候,一分付出可以得到一分回报;有时候,一分付出也可能没有回报。但是,付出是必须的。踏踏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关注相关行业的动态发展。做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有创新的想法,还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
虽然王跃林学长的言语平实而又质朴,却是他学习与科研生涯几十年的精华浓缩。
后记
王跃林学长的年纪与我父亲相仿,访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可以感受到父辈那一代人的一些共性。他们成长的环境是艰苦的,但这却磨练出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他们把握住了时代给他们的机会,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在自己的事业上,他们踏实努力,不去寻找侥幸的捷径。他们心态平和,因为他们吃过真正的苦,与那时相比,现在的一切都是好的。他们身上的坚持、平和、乐观以及踏实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