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刘若鹏,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成长于深圳普通家庭,2002年保送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2006毕业于竺可桢学院混合班,后获美国杜克大学研究院全额奖学金,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率领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隐形衣”,可以引导微波“转向”,从而防止物体被发现。2010年,成立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并任院长。
2009年1月16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超材料的论文,并引起世界轰动,而论文的第一作者就是当时正在美国杜克大学攻读博士的刘若鹏。
“与光和雷达波一样,微波探测物体的原理是物体阻挡了微波通过的途径,使其产生阴影,从而‘显形’。”刘若鹏向记者解释说,而新研制出的隐形材料可以引导微波“转向”,避开仪器探测,从而防止物体被发现。
超材料,英文名为Metamaterial,是根据人们所需材料具备的物理性质而人工制作的具有“超常”属性的材料。在美国,如果继续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刘若鹏就得加入美国国籍,纳入到美国军方保密体系管理中。
然而,抱着产业报国的信念,加上看好深圳良好的创业环境,刘若鹏放弃了美国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最终选择回国。受他鼓舞,与他一同回国的还有4位志同道合的队友。
“尖端技术的创新,最重要的不是设备,也不是大楼,而是人。”刘若鹏说,“与硅谷比,我们没有那么好的实验室,但只要我们整个团队绑在一起,一样可以在中国实现技术创新梦想。”
2010年7月,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正式成立。凭着广东省、深圳市资助的8000多万元科研经费,刘若鹏带领团队起航了。
“一开始,我们向华为、腾讯等公司学习管理和创新,但最后都失败了。不是因为他们不好,而是不合适。”刘若鹏认为,路径严格而规范的管理模式,会制约团队的创新,“我们需要‘小作坊’式的协同创新,让火花瞬间碰撞产生新想法。”
经过多次挫折与摸索,刘若鹏带领光启开创了科研机构管理新模式,将国外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的运营模式引入深圳并加以创新,创造性地采用“民办官助”自负盈亏的运营模式,从一开始就构建起了一个达到国际水平和符合国际惯例运作的高水平研究机构。
同时,光启用国际上主流科研机构的终身制来激励青年科学家进行科技开发和学术研究工作。不到两年时间,这个5人团队发展成为拥有300人的科研团队,汇聚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高端人才,平均年龄只有31岁。
数据显示,光启已获2600多项国内外专利,平均每周申请25项发明专利,占全球超材料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的85%左右。其中,2012年专利申请量全国排名第七,人均专利申请排名全国第一。如今,光启已经成为中国超材料技术的领军企业,拥有众多的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
在深圳,最近让当地市民感受到超材料尖端科技魅力的,是人们日常生活都会用到的WiFi无线网络。今年4月,关于深圳地铁将提供免费WiFi的消息不胫而走,而这背后正是刘若鹏的超材料研究成果。
“通过超材料无线覆盖方案,地铁可正常使用WiFi,测试发现,其网速更是4G上网的20倍。”刘若鹏说。
与此同时,光子认证、支付、防伪等与“光”应用相关的发现也是刘若鹏的得力之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若鹏拿出手机,指着不断闪烁的手机闪光灯说,“银行账号信息等可通过光子授权技术,用光来加密。要开车门、开家门或使用网上银行时,只要光子钥匙射出一束光就能打开。”
“其实,所有智能手机只要带闪光灯的,都可以通过软件授权实现这个功能。”刘若鹏表示,由于光是定向传播的,不像电磁波那般分散,同时通过光子加密算法,每次射出的光子密匙也不同,因此光子认证更加安全。
光启成立近4年来,在刘若鹏及其核心团队的带领下,通过对超材料的攻坚克难,一步步将玄妙的科研发现转化为日常生活的现实成果,在转化中不断成就刘若鹏心中的梦想——改变人类的生活。
“苹果、英特尔、谷歌是有梦想的公司。如果没有梦想,他们不足以发展到现在。如果没有他们,人类的生活也不会发生今天的变化。”刘若鹏说,如果说光启与苹果有相似之处,那便是有着同样的创新特质和梦想,“希望中国能有一千个、一万个苹果为人类造福”。
“一个人的财富、名利、一城一池的得失都是暂时的,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为什么而活。”刘若鹏说,“当你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实现了人生价值,你的人生就是圆满的。”
“只要我还活着一天,还在光启一天,光启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梦想,没有第二个。”刘若鹏说。
(原载《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