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关注母院

俞滨先生关于《Will Carbon Replace Silicon for Future ICs?》的学术报告

编辑:xdx 日期:2009-10-30 访问次数:1566

    1030下午130,微电子与光电子所有幸邀请到了信电系校友俞滨先生为浙大师生做一场题为《Will Carbon Replace Silicon for Future ICs?》的学术报告。报告在微电子楼三楼多媒体教室举行,微电子与光电子研究所教师和研究生、部分本科生以及外专业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教室内座无虚席。

    俞滨教授是IEEE Fellow,现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他分别于1985年、1988年在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信电系微电子专业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3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电脑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获博士学位后任美国AMD公司高级研究员,2003年任美国航天局(NASA)纳米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2007年担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E顾问教授,2008年起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任终身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纳米技术与纳米电子学。他是10nm世界最小硅晶体管(2002)的发明人,曾获二百余项美国和欧洲专利,发表七十余篇论文,做过二十余次特邀报告。

    俞滨教授从自然界物质的尺度入题,指出了硅基器件等比例缩小带来的问题:当器件大小接近原子尺度时,硅基的纳米技术面临巨大挑战,因而有必要从其他材料和结构中寻找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路,探索下一代逻辑开关概念势在必行。而对于这些器件概念来说,功耗、速度和集成度是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它们决定了新概念器件是否能取代硅在IC中的地位。目前,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xcitonicsMagnetronicsSpintronicsGraphene四种概念及其互连特性上,而Graphene以其极高的迁移率、良好的导热性能和与硅工艺兼容的2D平面结构,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俞滨先生用其渊博的知识向我们讲解了以碳为基础的Graphene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当前丰富的研究方向,同时还介绍了他们实验室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最后,在对他的科研团队和工作环境的介绍中,教授结束了他的精彩报告。

    随后,俞滨先生详细解答了各位师生提出的各类学术问题,气氛十分活跃、轻松,让在座的听众都觉得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