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风采

朱江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幸福的成功者

编辑:xdx 日期:2013-01-22 访问次数:4721

人物名片

朱江明先生,90年毕业于杭大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在浙江电子工业学校校办厂短暂工作,92年辞职创业,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现任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初印象

大华公司总部位于杭州市滨江区,与市区的繁华相比,这里人略显安静,吸入的空气也更加清新。在看似平静的精致中活跃着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光所及是大华公司的新办公楼,周围整齐的厂房里此刻正在高效的运转。

通过门岗后,我们进入了公司的办公楼。宽敞的走廊中,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商务人士捧着茶水洽谈生意;办公室内飘出匆忙的脚步声,员工在紧张的忙碌着。经过一番寻找后,我们来到朱江明先生的办公室,正在打理事务的朱总很快站起来将我们迎入了办公室内,还客气的为我们倒茶,十分亲切。随行的大四学长与朱总谈起找工作的事情,朱总非常关心母校学子的就业情况,当即致电人事部主管,寻问今年大华公司给了浙大学子派发了多少offer,并承诺给学长实习机会。访谈就在这样暖意融融的氛围中开始了。

充实的大学

本科生的岁月里,朱江明先生属于那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套独特的方法,面对专业课他从来不强迫自己去记住知识点,而是尝试去理解理论的实质。“要多动手,我当时曾经做过电视机组装这样的工作。”朱江明很喜欢当时学校里灵活的考试方式,在他看来,大学最重要的是学到一套思考问题的方法。得知我们正在学习微机原理知识,朱总还兴致勃勃的与我讨论了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效率,看得出朱总对专业知识非常感兴趣。对于很多人来说,校园里学到的知识随着时光流逝可能会褪去颜色,但早已身居公司高位的朱总却能记起其中的细节,着实令人钦佩。

超级技术员

90年,朱江明走出了校园。“我感觉自己非常幸运,顺利得到了第一份工作。”朱江明起初供职于浙江电子工业学校校办厂,不过两年过后,朱江明从校办厂辞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市场经济一片火热,很多人都‘下海’了。”说到自己的选择,朱江明感谢爱人对自己的支持。起初。大华公司只有屈指可数的成员,而朱江明就是第一批技术力量。在学校打下的坚实基础加上自己的不断探索,朱江明担起了技术重担。97年,公司开始招募技术人员;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公司进入安防领域,开始生产视频监控,DVR等产品。新世纪公司踏入高速发展阶段,技术团队不断壮大,朱江明不再承担基础的软硬件研发工作,开始从大层面掌舵公司的技术发展。正是由于全程参与公司的技术开发,朱江明对于公司的技术框架了如指掌;多年的积累总结,使朱江明对技术有了极其深刻的理解,即使是细枝末节的理论,朱总都能给出精确的解释。举例来说,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司的产品,朱总清晰地解释了网络视频中的抽样和编码知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生动诠释。朱总无愧于“超级技术员这个称号”。“知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拿处理器来说,目前的二核,四核处理器,运行原理与单核相差不大。”“要不断总结,弄清实质。”朱总告诫我们。

管理精英

走向管理岗位的朱江明同样出色,精确把握着公司的前进方向。精通技术的朱江明同样精通材料订购,制造流水线,运营成本等管理学概念。访谈中,朱师兄给我们简要分析了当前的安防领域的市场形势,指出大华公司已取得不错的成就,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强,浙江高考考场的视频监控装备,以及很多银行的监控装备都出自大华。全球安防领域仍有发展潜力,朱总给出了大华公司的努力方向,“争取进入全球安防的前三位”;对于合作,朱总说“要宽宏大量,不能过分强调自我、虚心向上游供应商学习”;朱总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为新加入公司的年轻人提供了两条成长之路,技术(professor),管理(management),他鼓励新人坚持在一个岗位上做出成就而不是频繁换岗。“公司并没有将学历作为评价员工的唯一标准,业绩才是关键”。朱总给我们举了一位本科生进入公司迅速得到晋升的例子,“努力就有回报”。

幸福的成功者

当被问及成功的定义,朱江明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通过与朱总的谈话我们能深深感受到,虽然工作繁忙,压力很大,但朱总很快乐,只一点从他津津有味与我们讨论技术可以完整体现。在朱总身上,“百万富翁并不快乐”这个命题不成立,在如今日趋功利的社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变得越来越难,但是朱总做到了,而且坚持了下来。结束访谈的时候,我们在朱总的办公桌上看到了演算纸,作为工科生顿时倍感熟悉,朱总解释说这是给客户介绍产品用的。毕业多年以后,朱总本色未变,此刻显得光彩夺目。

小结

本次采访,我们被一位技术强人深深打动,清晰的头脑,缜密的思维,像运筹帷幄的下棋人,似排兵布阵的将军。技术做得出色原来是可以如此耀眼!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技术达人也不是一天练成的,朱江明校友的成功之路可以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鼓舞着我们前进。

作者:信息与通信工程10级本科生   李文博

信息与通信工程09级本科生   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