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关注母院

学习基层经验,探索服务内涵――信电系赴桐庐学习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验

编辑:xdx 日期:2014-04-22 访问次数:876

418日,信电系党委围绕“深入基层工作,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主题,组织教工党员实地走访考察了桐庐县桐君街道和南门社区,深入学习基层党建工作和经验。

上午930分,26位党员在系党委书记徐国良的带领下来到“中国最美县”桐庐县。在当地挂职的颜鹂副县长一路陪同我们,并向老师们详细介绍了桐庐的发展历史和规模现状。从高速入口处的色彩工程到县政府的规划,从桐君街道的旧城拆迁零上访到南门社区的“楼下书记”,颜鹂副县长如数家珍。

南门社区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先进单位,也是全国管理创新的十八个示范案例之一,获得过50多个市级荣誉。社区实行“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其中多数片组联系人由居民中的党员担任,这种管理体系不仅深化了社区和居民的联系,也加强了党员与群众的联系,便于党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社区还根据党员的年龄和工作类型建立了“高龄党支部、流动党支部、综合党支部和青年志愿者党支部”这4个特色党支部,根据支部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南门社区在2008年开设了“党员会客厅”服务,由6位退休党员义务轮流值班。当地居民有感于他们的热心帮助和周到服务,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楼下书记”。在他们的悉心经营下,“楼下书记”成为南门社区的特色服务,将原来功能简单的会客厅变成了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为社区通民情、讲政策的服务平台。在这5年多的时间里,“楼下书记”接待群众2.4万人次,上门服务1600多户,开展便民服务2600多次,记录民情1200多条,处理消费维权100多起,最高金额达70多万。这些服务不仅让党员在普通群众中发挥出先进性和模范性,也让相互扶持、相互关怀的社区氛围感染每个居民,影响他们的实际行动。

为了进一步学习南门社区的党建经验,我们在参观结束后与桐君街道和南门社区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会。南门社区吴主任向在座的教工党员详细介绍了“楼下书记”的具体情况、发展过程和工作成效。他说到,社区党员们无私奉献,他们将“楼下书记”打造成奉献平台、调解平台和交流平台,帮助居民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权益、讲解政策。而且,他还提到南门社区是和谐社区的榜样,它的管理服务模式正受到大力的推广和学习,街道打算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随后,大家就南门社区的党建工作和“楼下书记”的创新做法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信通所支部书记黄爱苹、电子所支部书记沈会良和退休一支部书记冯志良等老师就服务群众方面向桐君街道同志进行了深入了解。“楼下书记”代表张生良书记通过服务群众的实际例子和给自己规定的“倒逼机制”,向大家展示了一位基层党员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对岗位的高度责任心。

桐君街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让来自高校的教师党员们对基层工作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徐国良感慨道:“南门社区的党建工作,让我感受到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带着感情,二是目标就是服务,三是实用有效的方法,四是能长期持之以恒做下去。高校的工作对象不同,但服务这一目标是相同的,如何在高校党支部建设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对教师的服务,对发展的贡献,我们要多下功夫。‘楼下书记’的理念是,只要有人找到我了,不管是否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我都会尽心尽责,竭力帮群众解决困难。虽然他们自身没有权直接解决问题,但是他们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切切实实解决了许多难题。”颜鹂副县长对比列举了高校和基层的党建工作差异,指出基层工作以服务为第一要义。她还强调了桐庐县对高科技人才和创业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并介绍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条件,希望能促成信电系与桐庐县、桐君街道在科技和人才上的合作,也提议搭建信电系与桐君街道的党建交流桥梁,更好地促进地方与高校的合作。

下午在荻浦村,老师们对“党员责任岗”和孝义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次教工党员活动,不仅加强了党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而且,通过参观和学习,我系的党员和党建工作者了解、学习到基层党员先进的工作理念和负责的工作态度,有助于增强党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他们积极发挥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加快我系建好服务型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