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心系紫金港 悠悠学子情
人物名片
周建华,1955年出生于江西贵溪,1974-1977年就读于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无线电系(信电系前身)电子物理专业,毕业后在无线电系担任辅导员、分团委书记,1984年3月调任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管理系,任党总支副书记,负责党团及学生工作,1988年后任浙大分部主任(1993年兼任浙大基础部建设常务副总指挥),1996年后任浙大之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2001年在担任之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的同时并担任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紫金港新校区基本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2002年担任紫金港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新校区建设副总指挥,2006年兼任浙大基建处处长。2009年至今担任紫金港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兼机关党委副书记。自1998年10月至2011年一直担任浙大党委委员,这期间曾担任两届西湖区人大代表。2006年已经身为研究员的他参加了在职EMBA的学习,并于2011年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忆求学:夯实基础 以苦为甜
周建华学长的办公室位于紫金港校区医学院综合大楼,我们刚一进门,便被墙上行草体的“厚德载物”四个大字吸引了。在工作之余,他常常修习书法并担任了浙大书画社副社长,可以看出周学长虽然工作繁重,仍然不失生活的情调。
出生于江西农家的周学长,年轻时勤奋好学,高中毕业后回乡劳动两年,19岁时以工农兵身份被推荐进入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无线电系求学。说起大学生活,周学长不禁激动起来,当时由于大家入学前基础参差不齐,学校教学任务安排较满,因此课业压力比较大,另外电子物理专业课程抽象难懂,需要花很大力气来钻研,因此,周学长学习非常努力,积极性很高,有关电磁波理论、数理方程等课程内容周学长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回忆起当时的学习、生活,他感到非常有趣,尽管很苦很累,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帮助下,还是充满着对学习的追求。“学军”、“学工”、“学农”是学校安排的重要教学环节,广泛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业余活动丰富多彩,打球、游泳、横渡钱江,锻炼自己的体魄。在这三年多的大学生活中,周学长与同窗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也为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思教育:勤恳做事 真诚待人
毕业后,周建华学长留校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分团委书记、学校部门党政负责人,周学长每到一个新的岗位都能与学生们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困难、解决学生问题,为学生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回忆起当年与物理、无线电系、管理系学生在一起的日子,周学长显得异常兴奋。当谈及段永平等一批杰出校友时,周学长感到非常自豪,这种自豪不仅仅是与校友们共同分享了在学校时的快乐时光,更让他自豪的是这些校友在工作岗位上杰出的成就。段永平校友创业、投资的成功经历让他感受甚深。
由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周学长对教育、对“人”的发展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针对小孩的天性因势利导,家长和老师们不可强求;对待大学生重在教育引导,勉励我们要发挥长处、锻炼自控力、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丰富自己的阅历、把握人生。
论校友:共享平台 共续真情
“校友”这两个字中凝聚着对母校的眷恋,对成长的回忆,对同窗的情谊。周建华学长担任信电系校友分会副会长,他广泛联系校友,积极参加校友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一年一度的系里组织开展地校友活动他更是主动热情。谈到对“校友”一词的理解,周学长讲到“校友”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学校联系校友的桥梁和纽带。从一个系的角度来说,校友可能是为同学相聚提供、创造条件,但是作为校友个人,也能够通过校友活动来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感恩母系的培养、师长的教导,关注母系的发展。校友因此带有感情色彩,是师生情谊、同窗情谊、母系情谊的一种体现。周学长同时也希望校友活动能够更加丰富多彩,校友会为校友搭建更多的平台,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更多地听取校友的意见建议,更大地发挥校友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作用。
讲述了学生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时,如何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说到这里,他从身后拿出一个手拎兜,“这里面有三本,送给你们看”,放在里面的还有几本刊载着他文章的《浙大校友》杂志。
话人生:放眼长远 把握机遇
越过了工作的坎坎坷坷、历经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周建华学长言辞中那种岁月的积淀感让我们感觉极富亲和力。厚德载物,周学长一生都在践行着这条座右铭,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对待学生以诚交心、殚精竭虑,对待人生有担当、有付出。在谈到入党的问题上,周学长说,人总是要有追求,要有理想和信念,实现“中国梦”,靠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年青人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希望大学生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加入党组织,成为“先锋队”的一员,为党的事业、国家富强践行自己的誓言。大学是实现理想的平台,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留住这段美好的记忆。
09级电科本科生石永麒
后记:
从最开始跟周建华学长联系约谈采访时间,到真正采访成行,再到后期采访稿的撰写,这一系列与周学长的交流过程,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周学长待人做事的那份真诚与责任。学长长期担任学校行政领导岗位,但与我们交流却丝毫不端架子,始终真诚以待,并无私地分享他人生的经验和体悟,这让我们都很感动,同时从学长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也许信电系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能让每一位在这个集体中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形成一种特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许我们与周学长年龄相差很大,生活时代也有很大差别,但是同为信电系系友,我们有理由相信若干年之后会有像周学长那样的“信电人”的担当。周学长,我们还会再来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