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浙大副校长、原信电系系主任顾伟康亲述:50年代浙大求学经历
2015年6月9日,我们在荆仁杰老师家的客厅采访了浙大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原无线电专业的退休老师荆仁杰教授和顾伟康教授,两位老师讲述了浙大无线电专业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以下是顾伟康老师回忆50年代他在浙大求学的经历。
我是1958年考到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电机系无线电专业的。那个时候,开学首先是劳动锻炼,建设城站到半山的铁路,国庆节过后再回来上课。一上课就感觉很有味道,老师都很有教学经验。开始是基础课。浙大的基础课配备的老师教学经验很丰富对学生要求很高。记得高等数学的任课老师是金振道,普通物理任课老师是吴大元,普通化学任课老师是刘湘兰,电工基础任课老师是甘明道。经过五十多年这些老师讲课情景还历历在目。到了专业学习阶段给我们上课的都是系里最好的老师。系主任何志均老师上《脉冲技术》,每堂课发自编的讲义,学生自己看会很累的,但是何老师把讲义上最重要的东西都讲得很透彻很清楚,他讲课的内容新信息量大。
自哈佛大学毕业 ,在英国贝尔通信公司实习后归国的张毓昆老师上《微波与天线》,课程难度大但他讲得深入浅出、概念清晰,他板书很有特点,速度刚好和多数学生思维一致,学生一面听一面记,很合拍。荆仁杰老师上《无线电基础》,戚贻逊老师上《发送设备》,美国归来的邓汉馨老师(后来是刘润生老师)上《接收设备》,张德馨老师上《测量原理》,叶秀清老师上《信号放大原理》,这些老师的课学生很爱听,所学的知识后来都很有用。
右三为何志均教授,指导学生做实验 |
我曾到成都7411厂(国家测量仪器厂)做为期半年的毕业设计(同时去的还有四位同学他们是俞德炎、何国柱、宋耿兴和姚荣庆,由年轻教师徐胜荣带队)。和我们一起的还有电子部某重点大学的毕业班学生,我们同他们相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动手能力上都有明显的优势。我们的毕业设计任务是解剖法国进口的,在当时很先进的信号发生器(SMF),进行反向验算。通过查阅文献,和严格仔细的实测,我们经反复讨论、推敲和计算终于弄清了仪器的设计思想,我们把一套反向设计资料留给了工厂,为以后工厂的仿制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工厂总工程师的好评。
浙大当时是五年制,下厂实习超过一年,同学们在南京714厂、杭州邮电器材厂、上海无线电四厂和武汉710厂等工厂参加实习。在工厂里明白了专业知识在工厂里是怎么应用的,技术人员是怎么工作的。
学生们在做实验 |
无线电专业的优良教风和学风成了保留至今的传统,办专业之初老师们就边教学边科研。因此年轻教师成长很快。学生边接受课堂教学边参加科研和生产实践,学到的知识特别扎实。这得益于专业开创者何志均老师的科研同教学相结合的理念。何老师既担任教学工作还兼任无线电系系主任以及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第一任科研处长,还管学报编辑。可见何老师的工作强度和对学校的贡献是多么之大。
记得我们在校的期间大部分时间处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生活十分艰苦。但大家心情还是很愉快的。学习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体贴。业余生活非常丰富。一批文艺积极分子经常给我们演出自己排练的节目。朱德虎、何国柱是系学生会的干部,他们化很大的精力改善我们的精神生活。我们中文艺之花有何舜君、王兰珍、徐金梅等女同学,她们能唱会跳真有艺术才能。吴仲海同学是我们的学生领袖。他对大家的政治思想、学习和生活都管得很细。我感到当时的学生干部真不容易。正真做到了身体好、学习好和工作好。反正我是很佩服他们的。我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了,但想起我的大学生活仿佛就在眼前。我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片段。我永远想念我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我给你们祝福了!
作者:温家宝、顾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