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树生:学者气质的掌舵人
人物名片:郑树生,1966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1993年毕业于beat365手机官方网站通信与电子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华为常务副总裁,H3C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现为迪普科技董事长、宏杉科技董事长。
低调儒雅、静水深流,这是郑树生校友给人的第一印象。对比他精彩的人生履历,这位浙大出身的企业家,身上的传奇色彩愈发浓郁。
在浙大通信与电子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郑树生受到了学校的极力挽留,当时面对留校任教和企业工作的选择,他婉言谢绝了学校抛出的橄榄枝,决定到一个刚刚成立不足5,6年的小公司去做技术研究,这个公司从名不见经传到声名赫赫,他也渐渐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没错,这家公司就是华为。
回想起当时的选择,郑树生眼底有着笑意,“就是很想出去看看”。那时候在高校任教的任务是多维度的,一方面需要做好自己的科研课题,一方面要带好小组去搞各种活动,敏锐感知前沿的各种新想法、时刻准备冲到前线去……来到华为后,郑树生发现,在工业界和高校做科研的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学校研究的是高精尖的技术、在企业则是最实用的产品工程开发。一开始交给他的任务就是研究交换机七号信令,这是个在学校里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内容,乍接任务他也一头雾水,然而,凭借自己多年锻炼得到的学习能力,捧着一部课本,他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这个陌生领域的关键技术。说起天赋能力对成功的价值,郑树生诚恳地说,“聪明人很多,在华为进进出出都是聪明人,聪明人着急成功去创业,走了;剩下一帮老实人,踏踏实实搞技术搞生产,倒是创造了不可小觑的生产价值”,干了三年,郑树生就当上了华为副总裁。之后2003年,发生了沸沸扬扬的华为与思科的知识产权纠纷。在紧急关头,郑树生临危受命,出任华为和美国3Com合资企业H3C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当时做这件事,郑树生秉承浙大信电人做一件事就把它做好的理念,带领H3C的业务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经过三年时间,在网络市场,先是逼平了思科,后来又一跃而上超过思科成为路由器市场上的巨擘。很多年以来,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能够超过思科获得这样大比重的市场份额,都是绝无仅有的突破。
在2012年离职后,郑树生带着自己在互联网市场多年的积淀,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谈到自己创业的初心,郑树生显然经过了充分的思考和深刻的分析。“我是浙江人,对创业有着血脉中的热情。经过和国际公司长时间的接触,跟老外常为一些简单的事,沟通来沟通去,有点烦了,我感觉到,作为一个外资企业子公司的管理者,自己很难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我想自己做点什么。”谈到自己创业中的经验,郑树生坦言,“成功无法复制,失败值得分享”,正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能力,使他在创业这条路上走出了精彩和传奇。郑树生作为校友,以学长的语重心长,向大家讲述起了他的心得体验。
首先,创业要选定方向。一个企业是要有使命的,想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明确方向掌好舵,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们常说,男怕入错行,这个行就是行业,对个人来说是影响一辈子的抉择,对企业来说是关乎存亡的大事。换言之,一个创业者必须思考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创业,自己想做什么,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进入一个行业,需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了解越深刻,成功的几率就越大。这就需要创业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以一定的广度去看这个事情。这个过程其实和在学校的时候写博士论文是一样的,先要阅读广泛的文献,去了解这个领域,站在大量的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去发现一个痛点去解决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可能存在的区别就是企业中是要解决工程问题。由于郑树生在互联网领域有着深厚的累积,长期与硅谷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他最终选择了网络安全这个领域。当时在中国,网络安全公司到处都是,但是有一个领域出现了空窗,那就是高端的网络安全产品,这个定位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网安市场开始有立足之地,从而打出了品牌。创业需要务实,而不是凭借脑子里的离奇想法去建造空中楼阁,搞创业就怕几个人很高兴,关上门,在一个屋子里兴冲冲地搞技术,完全不理会外面的需求……郑树生校友说自己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时候,那时候还在学校里面,想找个新奇课题,就把自己关在在屋子里面想,越想越兴奋越想越兴奋到睡不着。其实现在回过头看去,那就是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脱离市场,对市场了解不深所致。搞创业必须站在一个自己有一定了解的领域里,看好自己想解决什么问题,这个将决定你未来走的路。
其次,就是做技术创新,而创新就是找到问题。创业模式有很多,无论是搞技术的还是搞商业的,想要从同行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得靠创新。作为理工科人,大部分人有一个天然的特点,就是“自恃清高”,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学了一点东西,看到别人在技术创业上的成功了,就会想,何难之有?我们也能搞,然后就一头扎进去。但无论是什么行业,一旦进去就会发现,自己之前的了解远远不够。举个例子,视频监控这个领域,好像没有多大技术壁垒,尤其是对信电搞图像编码的人来说更是如些,但事实并非如此,图像编码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做几个点的监控很容易,但是几十万个点的监控头的管理就是一个大问题,就需要做一个大平台,否则根本就没法去管理维护,光这平台就需要上百人的研发投入,从几个点到几万个点的管理平台就是企业的创新,就是竞争力。
再者,专注是在创业过程中宝贵的品质。技术创业最怕一开始就贪大,今天看到这个赚钱明天看到那个赚钱,都跃跃欲试想去做,看别人做很多产品都成功了,好像很容易,那是因为人家成功了所以才被大家看到了。我们想做的东西很多,把想做的东西减少,让自己专注,才有所突破。这和在学校的经历是一样的,多学科领域出现集大成者的卓越老师并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像我们这样的平庸之辈。天才很少,作为普通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情,在学校里一个领域深钻二十年,从研究生读到博士生再到博士生导师,一条路钻研下来,你就成功了。郑树生校友感慨,一个企业成功的心得,和在学校里面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选对一条路坚持走下去就可以,成功的机会就很大。作为一个创业者,企业的一把手,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
还有一点是一定要做好团队管理。在创业打拼到一定的阶段时候,一定要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 很多企业,原来想的好好的,做着做着就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所以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及文化就显得非常重要,若抹不开面子,想要顾及每一个人的想法,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好先生是无法让企业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与文化的。人和企业是非常相似的,有些经历与磨难是跳不过的,不管创业者有否经验,有些问题迟早会发生,有时候失败是一个组织成长的代价,这就是学费,学费是一定要交的,但前提是不能重复交,交了学费要换来点进步,换来成长。管理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作为一个管理者,只要勤思好学,努力发现一个个问题,积极的面对并解决它,管理就会不断的进步,如何让团队建立起不断追求进步的文化才是管理最困难所在。
技术创业这件事,于同学们而言并不陌生,大家在高校学习的经历,就已经无比接近创业的真实体验,就是选定目标,组织并培养好一个团队,不断的坚持。郑树生,学者气质的企业掌舵人,带给浙大学子关于未来的深刻考量。